逸仙生命讲坛第三十八讲隆重开讲
2023年4月15日上午,第三十八期逸仙生命讲坛在南校园生命科学楼2号楼1017会议室举行。由张文庆教授主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魏太云研究员应邀进行题为《叶蝉持久传播水稻病毒的机制》的精彩报告。
魏太云研究员作报告
多年以来,魏太云研究员团队致力于“虫媒传播水稻病毒机制”的研究,建立了适合于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毒机制的研究平台,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3种稻飞虱细胞系,解析了水稻病毒在其介体昆虫及培养细胞内的侵染和增殖机制,揭示了植物病毒突破介体天然免疫系统以及突破经卵传播屏障的机制。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Micro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Autophagy, PLoS Pathogens, eLife, Journal of Virology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魏太云研究员报告会现场
本次报告中魏研究员首先深入浅出介绍了介体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的基本过程及“三性”特征,随后主要从虫媒病毒的父系垂直传播、突破天然免疫屏障、躲避免疫等方面阐述了病毒持久传播、与虫体共存的具体机制。虫媒病毒通常通过雌虫经卵垂直传播,而魏研究员团队创新性发现病毒通过雄虫精子传播的机制。这种父系传播不仅效率高,且不影响精子功能和子代虫卵,是田间越冬期病毒持续存在的关键,也是导致我国南方稻区RGDV长达40余年常态流行的主要原因(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此外RGDV在昆虫中触发线粒体自噬和凋亡促进病毒增殖,并利用病毒蛋白平衡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自噬,维持病毒-昆虫共存(Autophagy, 2023;PLoS Pathogens, 2022; 2019),且其诱导的不完全自噬还可促进水稻条纹花叶病毒(RSMV)与 RGDV 在共同介体电光叶蝉体内协生互作,这也是首次报道由自噬介导两种不同的虫媒病毒在共同介体昆虫体内发生直接协生作用的分子机制(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23)。魏太云研究员团队通过一系列有关水稻病毒与媒介昆虫“和平共处”机制的研究,推动了虫媒病毒领域的发展,也为制定针对阻断昆虫自然传毒过程的最优生态防控策略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魏太云研究员的报告内容翔实,幽默诙谐,现场反响热烈,师生们就实验技术与研究难点等方面踊跃提问。魏研究员详细解答了各项问题并分享了个人经历和体会,达到非常好的互动效果。
魏太云研究员亲切回答师生提问
聆听名师报告、感受名师魅力,逸仙生命讲坛作为学院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白菜官网师生搭建了和校外著名专家学者近距离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有助于白菜官网师生扩宽学术视野,激发学术热情并提升科研水平。
作者
本院
来源
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