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演化与修复方向|范朋飞教授团队识别全球长臂猿保护热点并厘清国家责任

发布人:内容管理员

2020年之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新纪元--Post-2020。目前,优化现有保护区布局,覆盖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根据保护优先区厘清责任,强化国际合作,逐渐成为各国实现Post-2020保护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物种的分布将发生变化,导致当前保护区和优先保护区之间出现空间不匹配,进而对责任划分产生影响。因此,分析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濒危物种分布区变化的影响,识别保护优先区,并根据保护优先区的分布明确责任划分,能为推进保护地空间优化和落实国际合作提供理论参考。

image-20240130000936-1

图1 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

长臂猿(Hylobatidae)(图1)是一类分布与东南亚热带雨林的小型类人猿,主要以果实为食。由于长臂猿主要以果实为食,受到破坏后的次生林往往无法满足长臂猿的食物需求,因此长臂猿通常只能生存于保存完好的原始常绿阔叶林中,被认为是东南亚原始森林保护的旗舰物种和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的指示物种。目前全球共有20种长臂猿,其中5种为极度濒危(CR)物种,14种为濒危(EN)物种,1种为易危(VU)物种。但是,由于栖息地退化、偷猎等因素影响,长臂猿仍然处于下降趋势,部分种类甚至出现区域灭绝(如中国的白掌长臂猿和北白颊长臂猿种群),保护形势迫在眉睫。然而,长臂猿的分布地区--东南亚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环境压力巨大。同时,东南亚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既有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也有全球发展最为落后的国家(联合国last development country)--缅甸,量化保护责任是促进区域保护合作的基础。

image-20240130000936-2

图2 在单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和乐观土地利用变化情景(B2)和气候变化和悲观土地利用变化情景(A1)下,全球长臂猿未来分布区变化 

本研究以全球18种长臂猿为研究对象(由于分布区界限和数据不明确,我们仅考虑18种长臂猿),通过生态位模型模拟不同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当前和未来(2050 年代)的潜在分布区,进一步开展系统保护规划,识别保护优先区和各国保护责任。研究结果显示,(1)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将导致12-15种长臂猿的分布区发生退缩,有效的土地利用管理和针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能促进长臂猿保护(图2);(2)仅有32%的保护优先区被现有保护地覆盖,扩大现有保护区覆盖保护优先区能促进长臂猿保护(图3);(3)印度尼西亚拥有较多的长臂猿物种和较大的保护优先区,对长臂猿保护负有最大责任。印度尼西亚、印度和缅甸需要扩大现有保护区(图4)。我们的研究结果将为全球长臂猿保护,特别是缺乏长臂猿研究能力的国家提供理论参考。

image-20240130000936-3

图3 长臂猿保护优先区(图中仅显示六种长臂猿)及其保护地覆盖率

image-20240130000936-4

图4 不同国家对于长臂猿保护地的责任划分

近日,该研究成果“Effects of climate and land-cover change on the conservation status of gibbons”发表在保护生物学旗舰刊物《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研究团队针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全球长臂猿的保护为题,分析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长臂猿潜在分布区变化的影响,并识别保护优先区,厘清各国保护责任,为全球长臂猿保护提供“空间指南”,并为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参考。600全讯白菜官方网站范朋飞教授为通讯作者,学会理事、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博士后杨立为第一作者,博士生陈涛、硕士生施凯翀、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生态学院张璐副教授、国际非政府组织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FFI) Ngwe LWIN博士为论文作者。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为该成果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范朋飞:31822049),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杨立:32000352)、广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杨立:2021A1515010968)等项目资助。实验室致力于濒危野生哺乳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拥有固定的野外研究基地,以问题为导向,采用行为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等学科的多种研究方法.特别欢迎对热爱野生动物的有志青年加入。实验室将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科研文化,欢迎不同背景的同事加入,也会鼓励学习和促成合作。本实验室长期招聘博士后。

作者

本院

 

来源

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