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 献身科教,丰碑永铸——华南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

发布人:内容管理员

在我国的昆虫学界,有这样一位学者

他从不只埋首纸堆搞研究

而是常常去一线,时时下稻田

1949年新中国成立

获得博士学位的他谢绝亲朋好友的挽留

放弃国外优越条件,踏上归程

随后的几十年,他致力于生物防治,硕果累累

1956年,他被选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后改称为院士)

 

他率先推广和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

他创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基地

他是勇于探索生物学科前沿的开拓者

他是桃李满园的教育家

他严谨治学、谦虚谨慎的崇高风范

堪称教育和科学工作者的楷模

 

2021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

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今天,让我们一起

聆听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老教授蒲蛰龙先生的故事

蒲蛰龙,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杰出的昆虫学家、我国害虫生物防治奠基人。

蒲蛰龙教授学识渊博,硕果累累。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昆虫学的各个方面,他在害虫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

image-20240124011142-1

蒲蛰龙在鉴定水生甲虫的标本

 

战火纷飞 求学报国

蒲蛰龙,广东省钦县(今属广西钦州)人,祖籍四川,1912年出生于云南。蒲蛰龙自小生活在贫穷的中国农村,面对落后的农业生产,他立志要改造和发展中国农业,为农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山河破碎、战火纷飞,这让蒲蛰龙更坚定了科技报国的信念。在当时,中国的昆虫分类学非常薄弱,如愿考入国立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的蒲蛰龙,选择农学系昆虫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在本科和研究生学习期间,蒲蛰龙就已在昆虫学界崭露头角。为了探寻防治松毛虫的有效方法,解决广东各地松林大面积松毛虫害的问题,他亲自到林区找松毛虫喂养研究。尽管环境艰苦、实验设备简陋,他仍细心观察松毛虫的形态结构、生活规律和生命过程。1935年,蒲蛰龙从国立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农学院毕业,他的论文《松毛虫形态、解剖、组织及生活史的研究》成为国内首篇较为全面论述松毛虫的重要文献。因此,蒲蛰龙获得了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农学院颁发的“毕业论文奖”和“优秀成绩奖”。

image-20240124011143-2

就读国立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农学院的蒲蛰龙

image-20240124011143-3

蒲蛰龙在简易的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农学院养虫棚饲养松毛虫

image-20240124011143-4

1937年夏,燕京大学研究院14位同学

在清华园合影(左一为蒲蛰龙)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蒲蛰龙回到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任教。八年抗战的颠沛流离,从未让他放松过教学与科研工作。在迁校办学期间,蒲蛰龙曾兼任农学院办公室主任,为农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作出了贡献。

 

1946年,蒲蛰龙获美国国务院奖学金,再次踏上求学之旅,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49年获得博士学位时,蒲蛰龙听闻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和妻子利翠英女士毅然谢绝美方的多次挽留,放弃国外舒适优越的生活,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之后,他倾其生所学,为祖国的昆虫学和害虫生物防治科教事业奋斗了一生。

 

image-20240124011143-5

1949年,蒲蛰龙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得

哲学博士学位时与夫人利翠英合影

 

生物治虫 献力创新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在生产实践上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工作近乎于无。20世纪50年代初,多地发生严重农林病虫害,蒲蛰龙考虑到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创新地提出了用害虫天敌防治害虫的“生物防治”理念,开展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研究,首次成功地利用大卵繁蜂,为我国赤眼蜂防治害虫开创了新的局面。之后,蒲蛰龙从苏联引进澳洲瓢虫和孟氏阴唇瓢虫,经人工繁殖后散放,防治柑橘、木麻黄上的吹绵蚧,成功控制了该虫的危害。

 

60年代初,蒲蛰龙对荔枝蝽象、平腹小蜂的生物学、生态学和平腹小蜂室内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之后推广应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的害虫荔枝蝽象,荔枝喜获丰收,取得了显著成绩。

 

蒲蛰龙不仅在“以虫治虫”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还在“以菌治虫”这个领域卓有成效。在20世纪40年代,蒲蛰龙就开始关注病原微生物治虫,并发表了细菌防治白粉蝶幼虫的论文。20世纪70年代,已是花甲之年的蒲蛰龙,不顾年迈和眼疾,废寝忘食在电镜下观察,证实了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的形态和结构,利用CPV防治马尾松毛虫,利用核多角体病毒(NPV)防治斜纹夜蛾等多种农林蔬菜害虫,均取得良好效果。与此同时,他还在各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蒲蛰龙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学工作者等称号。

 

image-20240124011143-6

1973年,蒲蛰龙(前排右四)与中青年教师、当地干部、技术人员在大沙田间考察

image-20240124011143-7

1974年,蒲蛰龙(右三)与中青年教师、当地干部、技术人员在大沙田间查虫

 

80年代初,蒲蛰龙被聘请为广东省防治松突圆蚧技术顾问组副组长,根据50年代引进天敌防治介壳虫的经验,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引进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的策略。通过引进花角蚜小蜂,有效控制了当时被称为“南方森林大火”的松突圆蚧的危害。

 

除了生物防治,蒲蛰龙在害虫综合防治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在四会大沙的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中,历时近30年,着眼于稻田生态系统,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解决了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问题,保全了稻谷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该项研究于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80年,蒲蛰龙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蒲蛰龙提出了“以发挥天敌作用为主的害虫综合防治策略”,即通过耕作防虫、育蜂治虫、以菌治虫、养鸭除虫等措施,基本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既保护了农田生态,又能有效防治害虫,使综合防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高度评价,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专家认为,这是“最合理的水稻害虫防治计划”。

image-20240124011143-8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证书

 

蒲蛰龙通过这些实践,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主编了《害虫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昆虫病理学》等多部专著。“以虫治虫”策略使农药用量减少三分之二,为中国大面积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世界各国的生物防治提供有益参考。美国《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杂志称蒲蛰龙为“南中国生物综合防治之父”。

 

此外,蒲蛰龙创建的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昆虫研究所,之后发展成为了“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聚焦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献力国家健康农业、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需求。

 

良师益友 硕果累累

蒲蛰龙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他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工作者,还是一位言传身教的教育家。他长期坚持在教育第一线,满腔热情地把知识和爱心奉献给教育事业,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人才,有的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学校长、学科领头人。

 

1956年,蒲蛰龙在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生物系组建了昆虫学教研室,为国内昆虫生态培养了一批人才。1962年,蒲蛰龙成立了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昆虫生态研究室并任研究室主任,该室为部署重点研究室。之后在昆虫生态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昆虫学研究所。1988年,昆虫学学科发展成为我国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95年,“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成为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五星级”单位。

 

1961年至1971年,蒲蛰龙任中南昆虫研究所所长。在他的领导下,该所从无到有,由建所初期只能开展昆虫及动物标本调查采集和白蚁防治工作发展到可以进行野生动物分类利用、昆虫分类及生态学、有害昆虫生物防治、害鼠控制、白蚁分类和控制、资源昆虫利用等多学科研究工作。特别是蒲蛰龙亲自领导的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的研究获得成功,广东省昆虫研究所也在国内外赢得广泛赞誉。

 

1973年至1985年,这一时期,中大昆虫研究所科研硕果累累,从教师到研究生先后发表上百篇论文,蒲蛰龙院士等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4项。

 

1992年,蒲蛰龙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他在生物防治的理论和实践上硕果累累,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桃李满天下,为我国以至世界生物防治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蒲蛰龙常说:“作为一名自然科学工作者,胸怀要豁达、意志要坚定、要扩大视野、重贤器才。”他因材施教、选贤任能,不放过每一个让年轻人深造和进步的机会,积极扶持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蒲蛰龙十分看重刚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学生王珣章,若按照资历,他是无法出席中国昆虫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和学术报告会的,但是蒲蛰龙为了让他能丰富国内外昆虫学科近年来的进展,多接触熟悉一些专家学者,极力主张推荐让他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向国内外著名的昆虫学家介绍他,把握各种难得的机会让自己的学生能学习更多知识。

 

蒲蛰龙也常告诫学生:“当教师的,一定要设法让学生超越自己,否则国家的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向前发展。”他言传身教,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报效祖国。1978年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蒲蛰龙培养的首个博士研究生庞义在出国留学三年后,跟随蒲蛰龙老师的脚步,毅然选择回国工作,全身心投入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学生魏聪桂、陈振耀、黄治河等也深受其大义影响,一直坚持做正直有为、报效国家的人。这是蒲老对学生们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一直用行动默默感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image-20240124011143-9

1992年在蒲先生家里,左一为庞义博士,右一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陈剑锋副研究员,蒲蛰龙先生(中)正在对大家强调病毒杀虫剂科技攻关项目的意义

 

image-20240124011143-10

蒲先生指导学生

 

古德祥更像是蒲蛰龙先生在后辈身上的直接映射。古德祥从本科开始便一直在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大三跟随蒲蛰龙先生学习和调查蔬菜害虫,大四学习水生甲虫,毕业后跟着蒲先生去广西十万大山考察。“我一生紧紧地跟随蒲院士,他做所长我做副所长;他当生科院的院长,我做生科院的副院长,一直协助他工作,蒲先生对我的影响最大”,古教授曾深情地说道。直至2013年,古教授才结束了自己在一线的工作。蒲先生对工作勤耕不辍的精神在古德祥身上可见一斑。

 

1997年12月31日零时45分,这位功勋卓著的一代昆虫学大师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溘然辞世,享年86岁。学生们在蒲蛰龙遗体告别会上撰写了一副对联:“敬事业德高望重科教界一代楷模,育英才为人师表海内外万古流芳”,表达了对恩师的崇敬之情。

 

坦荡浮沉九十秋,尖端科技邃精求。

忽传噩耗惊魂断,痛悼宗师暗泪流。

俯首毕生无所怨,育英遗绩实堪讴。

高风典范人皆仰,更恸弥留系国猷。

 

这是苏世炘在《科学中国人》(2001年第2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所写的一首诗,短短56个字表达了作者对“华南生物防治之父”的蒲蛰龙的崇高敬意。

image-20240124011143-11

1995年,在广州召开第六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蒲蛰龙在会上题词:“生物防治 造福人类”

 

蒲蛰龙一生为保护生态平衡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故事将永远记载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丰碑上

 

作者

本院

 

来源

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