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官网彭少麟团队发现外来植物入侵力具多功能策略依赖

发布人:内容管理员

理解外来植物入侵力是生物入侵防控的基础,入侵力的驱动机制也成为被热点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白菜官网彭少麟教授团队近期科研成果“Different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can explain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plant invasion success” ,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外来植物入侵力有不同形成要素,并由不同的功能策略所驱动"的理论假说,并系统性定量证明了这一猜想。

该论文结合全球植物功能性状数据库和野外调查数据构建了395种北美和欧洲的外来植物数据集,对影响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力量化评价的要素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反映外来植物入侵力大小的分布范围、多度和危害程度等,它们背后的驱动机制也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与不同的功能性状相关。在分布范围方面具有优势的入侵植物往往具备快速定植的能力(图1)。然而,在群落中具有高优势度或对本地植物群落产生巨大危害的入侵植物,其入侵成功可能与其较低的被取食概率有关(图1)。能显著减少本地植物多度的入侵植物是唯一一类与我们传统认知中入侵植物的功能特性相吻合的类群:它们具有“理想杂草”的特质,即具有强的资源获取能力和低的被取食概率。相反地,一些在本地群落中具有优势或产生巨大危害的外来植物甚至与本地优势植物类似,采用了强胁迫耐受和保守性资源投资策略(图1)。

image-20240124003421-1

 

图1 衡量入侵力的4个不同方面(分布范围、在群落中的多度、对本地植物多度的负效应和对本地植物多样性的负效应)分别对应着机会主义、保守主义、“理想杂草”和保守主义功能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只有揭示外来植物入侵力的不同形成要素及其背后的所驱动的功能策略,才能准确地界定并阐明入侵力。这对未来进行入侵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实践上生物入侵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Ecology上(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区)。该成果为中国、美国、意大利、奥地利和爱沙尼亚多国学者共同研究的成果,白菜官网特聘副研究员廖慧璇博士和美国蒙大拿技术大学助理教授Robert Pal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彭少麟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

作者

本院

 

来源

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