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多彩生命共栖息,万物有灵皆可诗
刘徐兵,600全讯白菜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会士、牛顿高级学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客座博导,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生态学系副主任,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骨干。1987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2004年考入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学习,是我校首届生态学专业本科生;2008年推荐免试攻读白菜官网生态学专业研究生(硕博连读,导师余世孝教授),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讲师;期间,自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学习并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双学位,导师Rampal S. Etienne教授),近年曾分别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海外高校访学并开展合作研究;2017年1月晋升为副教授,2020年1月以我校青年杰出人才身份晋升为教授。
刘徐兵教授
思想上追求进步
刘徐兵同志于200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学习、教学科研和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要求,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获得2020年“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刘徐兵同志现任白菜官网宏观生态学党支部宣传委员,并同时担任南校园生态学学生第一和第二党支部的党务辅导员,积极协助开展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工作和师生交流,组织策划富有学科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刘徐兵同志在工作过程中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并将思政教育融入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充分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基本国策和自身在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这一领域的专业特长,全方位阐述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学时注重实践
刘徐兵老师积极承担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主讲了“生物统计学”、“统计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等多门本科专业课程,以及“R语言与统计分析”、“高级生物统计学”等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曾获得白菜官网“温氏杰出青年奖教金”;同时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参编的“十三五”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从宏观到微观》由科学出版社立项并已完成初稿,切实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
刘徐兵老师还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多种形式承担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参与白菜官网构建的立体化、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中各环节的教学实践,践行“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这一育人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刘徐兵老师于2014-2018年间担任白菜官网本科生班主任,自2019年9月起担任生态学院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并担任十余名各年级本科生的全程导师。担任本科班主任期间,刘徐兵老师积极指导同学们开展学风学业建设,所带班级多次获得校级“优良学风班”称号。担任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期间,分担本科生日常管理和学业学术及思想教育工作,注重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方法,积极指导本科生参与课外实践和科研活动,引导学生将学术理性和人文情怀、专业知识与家国情怀相结合,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刘徐兵老师注重加强学生参与国际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加州大学UCSC、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内外著名高校建立多个学生互访和合作培养机制,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科研中持续创新
刘徐兵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近期工作以热带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群落调查、野外和室内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寄主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构建和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在植物-土壤反馈与物种共存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代表性成果一:首次揭示了种间亲缘关系以及种内遗传距离和性状差异对植物-土壤反馈作用强度的影响 (Ecology Letters, 2012; Ecology, 2015a),并阐明了土壤病原菌在驱动森林群落多样性-生产力关系中的关键作用 (Science Advances, 2019),为解释亚热带森林如何维持极为丰富的谱系和遗传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功能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相关实验设计被国际同行评价为精细且巧妙的实验 (Rogers & Fricke, PNAS, 2019),单篇被引超过180次并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代表性成果二:阐明了土壤病原菌和菌根真菌在“植物-土壤反馈”机制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二者相互制衡从而维持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复杂机理 (Ecology, 2015b), 分析了不同类型菌根植物对限制性营养元素的差异化利用 (Ecology Letters, 2018),揭示了不同类型菌根菌丝地下高速网络对幼苗更新的影响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完善了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正负反馈作用下的森林群落物种生态位分化与共存机制。美国蒙大拿大学林学与保护生物学系主任Cleveland教授认为该成果揭示了森林群落物种共存的一个全新机制,相关研究被 F1000推荐为在本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
代表性成果三:阐明了自然群落中寄主密度如何影响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病原菌浓度 (Ecology Letters, 2016),并揭示了病原菌-寄主复杂网络的谱系保守性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16),为负密度制约假说提供分子机制上的解释,进而形成对这一科学假说从现象到内在机制的系统研究。加州大学UCSC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主任Parker教授等在Annu. Rev. Phytopathol.的综述文章中明确指出了该成果的创新性,相关成果入选“2016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总体上,刘徐兵教授通过系统地研究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下的森林群落物种共存,通过科学巧妙的控制实验分离了病原菌和菌根真菌各自促进种间生态位分化的机制,并为植物-土壤反馈如何贡献于森林群落谱系和遗传多样性以及群落生产力提供了理论解释和实验验证。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对于“植物-土壤反馈”作用如何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物种共存的理解,同时也为农田生态系统的病害防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最终会提高我们预测和防治不同类型人类致病菌的能力。
刘徐兵教授在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实验(2020.04)
刘徐兵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现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面上项目和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各一项、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项目一项,同时还主持多项教育部、广东省的科技项目,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此外,刘徐兵教授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高研访学项目、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的评审专家,以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Ecology Letters, Ecology, Journal of Ecology, Fungal Ecology, 生态学杂志等二十余种主流刊物的同行评阅专家,在国内和国际上均具有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刘徐兵教授表示,下一步工作除了继续开展富有创新性的理论研究外,同时将致力于理论成果的应用于粤西北生态屏障的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的实践中,重点解决森林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病虫害防治和濒危物种保护等生态环境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以居于国际前列的科学研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刘徐兵教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
刘徐兵教授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问
作者
本院
来源
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