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案例分享——2023白菜网址官网大全生物科学综合实验
一、案例使用的在线教学工具:高教社icc课程平台
二、案例简介
“生物学综合实验”设置在本科第三学年,3学分,108学时。课程一方面通过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开始毕业论文之前所接受的一次“练兵”。通过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完成较为复杂的综合实验过程中,培养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深层次、进取式学习的好习惯,让学术道德和学术进取深入人心。
1.课程目标
课程的知识目标是要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力目标是要让学生获得提出生命科学真问题的能力、分析点评结果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是要让学生懂得团队合作,关爱他人,遵守学术规范,敬畏生命和规则。
2.课程内容
本课程自1998年开设以来,历经三个阶段的持续建设,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得到逐步完善,使“适教课堂”向“适学课堂”转变,突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性(图1)。依据课程的三个目标,教学过程分为学习和应用两个部分。学习部分是围绕DNA-RNA-蛋白质-细胞-个体这一主线,教师和学生一起讲好四个故事“一个基因的故事、一个蛋白的故事、一株细胞的故事和一个生命的故事”。在学习过程中,从经典的实验入手,让学生温故;每个模块中加入有挑战度的前沿实验技术,从而做到知新。在应用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萌芽课题”和企业见学,在课题中理解学术规范,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1 教学团队和教学内容简介
3.资源建设及应用
利用高教社“icc”云课程平台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不仅建设了本课程的原创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讲义、视频、图片、作业、习题、课题等,还定制了全国近三十所高校联手打造的“生物学实验基本技术与方法”中的部分内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们获得收益。团队一直使用原创的英文教材,2017年起开始建设新形态教材,微课视频在课程网站和云课程平台上发布,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同时在网站上分享生物学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图2)。
图2 icc课程平台
4.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
激发内驱,“适教课堂”向“适学课堂”转变:本课程更多强调学生的亲自设计、亲手操作、亲身体验、自我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正去体验如何解决问题,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融为一体并进行有效内化。在课前,教师发布预习要求,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学生在阅读全英教材的同时,利用icc云课程平台或课程网站,学习相关单元的内容,记录预习笔记(图3),并提出问题。在课中,教师将知识点融汇贯通,引导学生自己去解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在课后,针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和萌芽课题,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度剖析,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科学中的真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图3 学生的预习笔记
能力增值,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每次实验教学内容中,都会有一个模块的内容是具有挑战度的。这些改革是关于如何使本科生的课堂经历充满挑战但又不会无所适从,富有效果又不会过于简单。
适时反馈,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团队保持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常规评估,每次课程都会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调研和教学实证研究,这有助于团队做出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改革。
5.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成绩评定包括:实验报告40%,课程参与度(线上线下)25%,实验记录(包括预习记录)10%,实验技能10%,成果展示15%。
6.创新
(1)教学模式创新:连续的课内自主学习、连续的课外科技活动和连续的校企协同育人,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互补式教育,持续提升学生的有效学习力和创新力。
(2)教学方式创新:以校内课堂电子化、教学活动云端化为特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让课堂实时多方互动反馈成为可能。学生可以在线自主学习,随时进行自我测评;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3)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内容常教常新。前沿内容紧跟生命科学技术前沿,做到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向教学内容转换。
作者
本院
来源
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