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官网彭少麟教授团队发现调查与预测区域外来植物丰富度的新方法

发布人:内容管理员

 由于全球化和人类干扰,外来植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对很多本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监测外来植物丰富度对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野外调查方式往往费时费力且并不能确定调查是否充分,大大影响了对区域外来植物的研究、监测与管理。因此,如何通过方法学创新以有效地预测区域的外来植物丰富度,成为保护生物学领域关注的焦点。
      近日,白菜官网彭少麟教授团队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权威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IF=6.19)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Estimating non-native plant richness with a species-accumulation model along roads”。该研究在生态学的黄金定律“种-面积”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外来植物在引入地的分布特点,提出了“外来种-道路长度”关系,并构建了“外来种-道路长度”模型(species-accumulation model along roads, SR model)来预测区域的外来植物丰富度。通过9种虚拟情况(270个虚拟数据集)的拟合(图1),证实了“外来种-道路长度”模型较传统的“种-面积”模型在预测区域的外来植物丰富度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同时,通过3个典型自然保护区(山东昆俞山、湖南衡山和广州白云山)的实际调查数据,验证了“外来种-道路长度”模型在应用实践上具有稳健的表现(图2)。为通过有限的道路调查较为准确地预测区域外来种丰富度提供理论基础,发展了保护生物学的方法学。

image-20240114213639-1

图1 基于外来种分布的道路依赖程度和不常见外来种的比例的9种组合情境拟合虚拟数据集

image-20240114213639-2

图2 3个典型自然保护区的“外来种-道路长度”模型验证

      彭少麟教授和周婷副教授是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专职科研系列副研究员廖慧璇和2016届硕士王慧杰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 31700450)、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607020027)和珠江科技新星项目(201806010150)资助。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cobi.13402

作者

本院

 

来源

本院